乡村振兴 xcz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广西贺州:筑梦乡村促振兴

新闻

广西灵山烟墩大鼓:一鼓雷动 回响千年 广西灵山烟墩大鼓:一鼓雷动 回响千年

“咚咚、咚咚、咚咚、咚……”富有节奏的如雷鼓声,响透十里开外。1月23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二,...

  •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2023年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

  • 广西:河湖管护的民间力量

    天下风景,美在广西。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5年以来,广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起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为核心的行政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和...

  • 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1月18日,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获得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的赵洪是桂林市灵川县兰田瑶族乡...

  • 广西钦州:铆足干劲建设平陆运河

    临近春节,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马道、企石、青年3座梯级航运枢纽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依旧如火如荼。项目建设者们抢抓时机,铆足干劲,抢时间、赶进度,在腊月寒冬上演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1...

  • 广西防城港: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摘青菜...

旅游

广西北海: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旅游景区品牌创建 广西北海: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高起点高标准...

2022年以来,广西北海市旅游文体局以旅游标准化建设和文旅品牌创建为抓手,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 开年游广西 南宁欢迎你

    12月26日,记者从广西冬季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南宁主场)暨2023年“开年游广西”活动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为全力提振岁末年初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推进南宁市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广西崇左市加快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崇左市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对崇左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作出安排部署,支持该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壮美边关”品牌,加快建设...

  • 广西首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落户龙...

    12月20日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从57个国家136个候选乡村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2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大寨村成为...

  • 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山水与摇滚的激情碰撞

    以宽阔平坦的绿茵为席,用水墨勾勒的山峦为幕,将表演的舞台嵌入山水……12月10日—11日,2022桂林艺术节活动之一的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在广西桂林市桂海晴岚景区激情开唱。   错象、芝麻布、...

  • 广西北海:文旅融合谱写 “文化合浦”新篇章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弘扬传承历史文化,精心绘制宏伟发展蓝图,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合浦”新篇章。 北海市合浦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辖区内博物馆进行改造...

广西贺州:筑梦乡村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2/12/09 乡村振兴 浏览:19

秋日里,行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广袤大地上,处处是“希望的田野”脱贫户变身“掌柜”、瓜果香飘大湾区、黄金珠宝产值递增、乡村管理更为智能……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以来,贺州市多点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让乡村活力更加充沛。

村民门口话增收

石板路、石板桥、石碑刻、古戏台、古隘口……走进被誉为“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的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古朴的历史韵味扑面而来。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岔山村,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人气越来越旺。2022年国庆期间,村子的平均人流量达上万人。

人多买卖旺。在岔山村百米来长的街道上,就开设了30多家门店:油茶馆、米豆腐店、土特产铺……这些经营户中近一半是脱贫户,何桂金就是其中之一。

“祝你马上成功、马上发财、马上封侯。”每次见到游客在自家油茶馆前的铜奔马上拍照留影,热情的何桂金总会送来几句吉祥的话语。

“几年前,何桂金见到陌生人讲话都不怎么利索,现在口袋富起来的她也变得大方热情了。”村支书杨志魁告诉记者,何桂金过去一直在家务农,家中有5个女儿,干农活时通常是身上背个最小的娃,身旁跟着几个大娃,一年辛苦劳作,收入却很微薄。

自从村里搞起了乡村旅游,何桂金跟着许多村民一道开起了油茶馆,吃上旅游饭的她不仅脱了贫,还建了新房买了小车。2022年她把油茶馆搬到了村头的好位置,店名就叫“五朵金花油茶馆”。凭着优越的位置,店里生意更好了,用她的话说就是:“过去起早贪黑面对泥巴,现在打油茶卖梭子粑粑,门口致富又发家。”从“五朵金花”店名,就能感受到她告别过去艰辛生活的幸福和自信。

如果说岔山古村重现繁荣依靠的是深厚的人文资源,那么相隔不远的柳家乡茅刀源村则是通过引进龙头公司发展瑶医药特色产业,在特色种植、休闲康养的融合发展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柳家乡党委书记肖芳介绍,通过龙头公司带动,村里建成了1800亩的中草药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村屯种植5000多亩,还建成了3栋民宿、1栋药膳房、1个瑶医药养生坊和百草园科普基地。每逢节假日,不少游客闻讯而来,一些外出务工的村民也返乡“扎根”,通过地租或务工户均增收6000元。

既要“里子”,也要“面子”。茅刀源村还通过宅基地流转和“三清三拆”工作,完成了河道整治、村道升级、微菜园打造等工程。如今,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大幅升级。

岔山村、茅刀源村之变,印证着贺州市广袤农村的美丽蝶变,也记录着群众在家门口致富的生动实践。

“百年菜乡”瞅准大湾区

时下,正是毛节瓜、辣椒的采摘季节,在贺州市平桂区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美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一个大棚里,几个村民正忙着采摘辣椒。

“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小孩。”羊头镇湴井村村民董春莲告诉记者,在基地干活每天可挣100元,比起在外打工的日子她感到很满足。

像董春莲一样在此固定务工的村民有20多人,用工高峰期达130人。

大棚里的工人在忙,公司副总经理包国伦也没闲着。为了拓宽销售渠道,他正在为产品的短视频而奔忙。这位有过北上广工作经历的创业者前两年回到家乡,把目光投向了乡村振兴的大舞台。

在包国伦看来,贺州市作为“百年菜乡”,农业基础优越,撤地设地20年来,贺州市不断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并且直接面对粤港澳等高端消费市场。目前贺州市正高质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回乡创业商机无限、正当其时。

公司现有4个种植基地,共计1000多亩种植面积,2022年仅辣椒的产值就预计可达2000万元左右,50%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包国伦说,下一步他计划把产业链延伸,并运用直播、短视频等手段,逐渐打响自己的品牌。

近年来,贺州市以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城际合作平台作用,大力推动农业东融发展。港澳地区对食材要求严格,必须获得生产认证产品才能准入。对此,贺州市打造高品质生产基地,以订单式、标准化、现代化生产模式对接大湾区市场。

目前,贺州市已有20家生产基地和1家企业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名单,备案供港澳蔬菜基地面积2.74万余亩,排名广西第一。

八步区铺门东融(供港)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是获得备案认证的生产基地之一。基地负责人谢送介绍,目前示范区已探索出“基地示范+龙头企业带动+订单大户+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模式,豆杯、毛节瓜、丝瓜、苦瓜、茄子等农产品畅销粤港澳,2021年示范区产值达3.36亿元。

如今,示范区已引进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31家,创造就业岗位2235个,促农增收3000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超350万元。

举目贺州,蔬菜种植(含复种)面积超过100万亩,年产蔬菜170多万吨,其中70%销往粤港澳大湾区。与20年前建市时相比,“菜篮子”更加丰富,蔬菜产量由2002年的163.44万吨增长到2021年253.74万吨;“果篮子”增势强劲,2021年水果产量为140.44万吨,比建市时增长了8.4倍。“百年菜乡”,正昂首阔步振兴之路。

数字技术助力跑

美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大棚内,配备了自动开口通风、自动遮阳避晒、自动喷淋施药、自动滴灌施肥、自动增亮补光、自动空调温湿、智能溯源等“六自动一溯源”一体化设施,令人耳目一新。

“在我们种植基地,你能想象到的基本都实现了自动化。”包国伦介绍,智能化的设施实现了1人可管理近30个大棚,不仅减少了企业成本,还有效提高了产量、产值。

包国伦认为,农业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推动设施农业集约发展,是未来振兴农业的主要手段。

近两年来,贺州市黄金珠宝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变强,成为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张亮丽名片,其中数字化技术功不可没。

从产业发展到基层治理都离不开数字化的支撑。通过数字化赋能,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实现了政务管理、村务服务、治安管控等基层治理融合发展。

利用大数据手段,朝东镇对水库进行监控和大数据分享,无需人员到场就可以及时了解汛情和堤坝的情况,助力水库常态化管护。同时,对学校、医院、人员聚集地等重点区域进行监控,进一步助力传统“人防”“事后追溯”向“技防”“实时监控”“事前预防”转变。

目前,朝东镇共安装监控摄像头3500个,接入共享平台近1300路,其中AI云监控共安装100路,应用于平安校园、乡村治理、数字乡村产业、重点卡口车牌截取、防疫卡口监测、防疫防汛防溺水等场景。

从纸质化表格转为移动端管理,多亏了“红色网格”小程序。它与“智慧党建”小程序互联,一线党员、非职务党员均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传认领任务、为群众办实事等相关记录,架起了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需求的沟通渠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阔步新时代,贺州市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