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2023年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
-
广西:河湖管护的民间力量
天下风景,美在广西。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5年以来,广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起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为核心的行政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和...
-
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1月18日,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获得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的赵洪是桂林市灵川县兰田瑶族乡...
-
广西钦州:铆足干劲建设平陆运河
临近春节,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马道、企石、青年3座梯级航运枢纽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依旧如火如荼。项目建设者们抢抓时机,铆足干劲,抢时间、赶进度,在腊月寒冬上演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1...
-
广西防城港: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摘青菜...
旅游
-
开年游广西 南宁欢迎你
12月26日,记者从广西冬季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南宁主场)暨2023年“开年游广西”活动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为全力提振岁末年初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推进南宁市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广西崇左市加快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崇左市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对崇左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作出安排部署,支持该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壮美边关”品牌,加快建设...
-
广西首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落户龙...
12月20日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从57个国家136个候选乡村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2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大寨村成为...
-
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山水与摇滚的激情碰撞
以宽阔平坦的绿茵为席,用水墨勾勒的山峦为幕,将表演的舞台嵌入山水……12月10日—11日,2022桂林艺术节活动之一的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在广西桂林市桂海晴岚景区激情开唱。 错象、芝麻布、...
-
广西北海:文旅融合谱写 “文化合浦”新篇章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弘扬传承历史文化,精心绘制宏伟发展蓝图,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合浦”新篇章。 北海市合浦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辖区内博物馆进行改造...
保护古树 留住乡愁——从广西毛竹山村南酸枣古树看乡村振兴之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2/09/22 乡村振兴 浏览:38
乡愁是一棵老树,是一个乡村群众的共同记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毛竹山自然村,一棵八百多岁的南酸枣古树见证了这个小山村的华丽蝶变,承载着一代代村民的乡愁记忆。
2022年8月份,电影《我的家乡毛竹山》在毛竹山村南酸枣古树下举行开机仪式。作为国家电影总局批复的10部乡村振兴题材电影之一,影片以当地乡村振兴产业、红色文化及绿色生态发展为原型创作剧情,展示新时代青年群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探索与实践。
电影创作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比电影创作更加精彩。近年来,毛竹山村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绿色富民的新路子。
村民敬畏:古树受保护
“我是对这些树龄很长的树,都有敬畏之心。人才活几十年?它已经几百年了。”2021年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莅临毛竹山村视察,曾在这棵南酸枣古树下驻足凝望许久,在得知该古树的生长情况后,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总书记的到来,让毛竹山村群众备受鼓舞。“正如总书记叮嘱的那样,在村民心里,历来对古树有着自然敬畏之心,这也是该古树被保护生长了数百年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主要原因。”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党总支书记王军荣告诉记者。
毛竹山村因漫山遍野的毛竹而得名。据村民介绍,该村现有居民46户156人,除一户唐姓人家外,其余都是同宗王姓。据王氏族谱记载,自该村始迁祖常德府知府王国煇迁居于此近300年。王姓族人建村时,南酸枣树已长于后山,受到村民世代崇敬、保护,至今枝叶茂盛。
据83岁的村民李细妹回忆,她18岁嫁到该村时,全村人口不多,后山林深草密,漫山尽是松、竹、枫等高大乔木,以及檵木、芒萁等杂灌,林子里只有小路勉强通行。南酸枣树附近人迹罕至,草木尤其茂密,连小路也没有。
世世代代的村民对古树心怀敬畏,放牛、砍柴都远离这棵南酸枣古树。
20世纪70年代末,偏远的毛竹山村仍然没有通电,生活十分不便。村里一穷二白,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为筹资架设电线,村民不得不忍痛将后山的松树砍伐卖掉,才将电线拉进村里。虽说周边松树大多遭了刀斧之祸,但村民坚持不伤及这棵生长了数百年之久的古树,南酸枣树因此幸免于难。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富起来后,全国不少地方兴起“古树热”,有客商开出40万元的高价,挨家挨户去游说村民,要收购此树。在那个“万元户”还很稀少的年代,面对这样的“天价诱惑”,村民仍然不为所动,古树得以保留下来,至今荫庇着村庄。
专家把脉:老树焕新机
寒暑往来,这棵800多岁的古树,记录着毛竹山村群众生活起居的点点滴滴,见证着整座村庄的发展变化,丰富着一代代人成长的记忆。
近数十年来,除躲过两次人祸外,南酸枣树还遭遇过两次天灾。78岁村民马齐秀告诉记者,她亲眼见到南酸枣树被天雷劈中两次。枝条被劈断几根,但幸好没伤到主干。不久,古树雷击处又萌发新的枝条。看到古树木生命力如此强大,村民对南酸枣树更加敬畏。
古树名木集生态、经济、文化、科研价值于一身,具有不可再生性,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历史和前人留给我们的共同宝贵财富,被誉为“活的文物”“绿色化石”。近年来,广西出台措施持续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自治区林业局在全区组织开展了古树名木“过度硬化”专项整治。在拯救和保护古树行动中,毛竹山村南酸枣古树的树洞、枯枝问题引起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长于乡村的古树名木承载着一个地方群众的共同记忆,保护好一棵古树,就能留住一抹乡愁。”全州县林业局局长吕玉锡说,去年,该县林业局专门请来名木古树保护专业技术团队,应用“B超仪”PICUS3弹性波树木断层仪和TRU树木雷达探测仪等先进设备,在不损伤树木情况下,从树根到树梢,为毛竹山村南酸枣树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对症下药采取科学复壮的保护措施,让南酸枣古树再度焕发勃勃生机。
生态立村:青山变金山
毛竹山村,因毛竹而得名,却因葡萄而闻名。
20年前,这里还是全州县数一数二的贫困村。当地有句顺口溜,“泥砖房,南瓜汤,有女不嫁毛竹山”。然而,这一切因发展葡萄产业而改变。
近年来,毛竹山村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葡萄产业发展。目前,葡萄产业已成为该村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村兴村旺。
2021年,毛竹山村葡萄总产量突破50万公斤,亩产超过1750公斤,比上年多了250公斤左右,每公斤多卖2—3元钱,村民人均纯收入仅葡萄一项就达2.5万元。毛竹山村葡萄丰收、旅游兴起、就业拓宽,村民收入持续增加,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上一年的3万元提高至3.5万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重要的生产力。”据王军荣介绍,近年来,毛竹山村在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持续推进毛竹山村的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禁止对树木乱砍滥伐,保护好村里的山山水水,提升村容村貌,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另外,依托该村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打造“红+绿”乡村旅游品牌,努力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发展。
当前,南一村正稳步推进千亩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通过更科学的方法,实现粮食的稳产增产,同时通过种植油菜花,发展“花海经济”,进一步实现农旅融合,造福更多百姓。毛竹山村用事实证明,生态本身就是经济,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绿水青山就能源源不断地孕育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