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busines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为有源头活水来——广西“外引”“内育”乡村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纪实

新闻

广西灵山烟墩大鼓:一鼓雷动 回响千年 广西灵山烟墩大鼓:一鼓雷动 回响千年

“咚咚、咚咚、咚咚、咚……”富有节奏的如雷鼓声,响透十里开外。1月23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二,...

  •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2023年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

  • 广西:河湖管护的民间力量

    天下风景,美在广西。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5年以来,广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起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为核心的行政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和...

  • 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1月18日,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获得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的赵洪是桂林市灵川县兰田瑶族乡...

  • 广西钦州:铆足干劲建设平陆运河

    临近春节,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马道、企石、青年3座梯级航运枢纽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依旧如火如荼。项目建设者们抢抓时机,铆足干劲,抢时间、赶进度,在腊月寒冬上演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1...

  • 广西防城港: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摘青菜...

旅游

广西北海: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旅游景区品牌创建 广西北海: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高起点高标准...

2022年以来,广西北海市旅游文体局以旅游标准化建设和文旅品牌创建为抓手,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 开年游广西 南宁欢迎你

    12月26日,记者从广西冬季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南宁主场)暨2023年“开年游广西”活动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为全力提振岁末年初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推进南宁市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广西崇左市加快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崇左市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对崇左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作出安排部署,支持该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壮美边关”品牌,加快建设...

  • 广西首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落户龙...

    12月20日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从57个国家136个候选乡村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2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大寨村成为...

  • 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山水与摇滚的激情碰撞

    以宽阔平坦的绿茵为席,用水墨勾勒的山峦为幕,将表演的舞台嵌入山水……12月10日—11日,2022桂林艺术节活动之一的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在广西桂林市桂海晴岚景区激情开唱。   错象、芝麻布、...

  • 广西北海:文旅融合谱写 “文化合浦”新篇章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弘扬传承历史文化,精心绘制宏伟发展蓝图,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合浦”新篇章。 北海市合浦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辖区内博物馆进行改造...

为有源头活水来——广西“外引”“内育”乡村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纪实

发布时间:2021/06/28 商业 浏览:76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广西的蓝标河和赖园园,以及杨宁、韦贵康等7位高素质农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就在捷报传来的前一个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以超常“硬”举措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其中,计划从2021年起,用5年时间培育1万名接受高等教育的村“两委”干部,锻造一支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需要的村干部队伍。

2021年5月,经教育部同意,广西独立设置的农业职业本科大学——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正式成立,填补了全区没有独立建制的农业本科大学的空白。至此,广西农业农村部门拥有8所农业中职学校、2所农业高职学校、1所农业职业本科大学、1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全面构建起农民教育培训、农业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的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短短半年内的三件新闻都蕴含着同一个关键词:人才振兴。广西把解决乡村人才保障问题作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破解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弱、乡村振兴效能差、速度慢的首要之举,统筹资源、强化基础、优化机制、提升素质,着力下好乡村人才振兴“这盘棋”,全面构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培养提升平台,健全培训体系拓宽发展路径,激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一大批数量多、素质高、结构优的实用人才队伍逐渐成为振兴八桂乡村的“源头活水”。

强基础——“外引”“内育”并举,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全面构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6月,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骄阳似火。

长期致力于农业灌溉技术创新领域研究,并成功自主研发出符合中国农业国情的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捷佳润公司总部内同样忙得热火朝天。业内深耕10年,该技术已经为近50万亩的农业用地提供了灌溉服务,并通过集成运用物联网、云计算、3S遥感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一套领先国内、完整的“互联网+农业灌溉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万亩农场,一键管理”。公司董事长温标堂也由此成为该领域科技创业领军人物。

引进和培养农业创新领军人才,是2021年年初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引进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入桂合作,积极邀请院士、首席科学家、产业体系专家到广西开展考察指导、科技研发和产业合作。组织农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园区企业等到‘双一流’高校招才引智。”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有关人士介绍,支持区内农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型农业企业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或创新中心,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支持各地面向海内外企业家、创业者和金融投资业者、专家学者等各类人才招募“乡村产业合伙人”,鼓励各地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

近年来,广西共引进30多名专家院士合作发展产业,其中,向仲怀院士指导推动广西先后育成家蚕优良品种7对、桑树新品种5个,极大推动了广西桑蚕产业发展,进而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据统计,仅2019年,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引进农业科技人才6096人,其中博士115人、硕士368人、大中专毕业生5613人。

“外引”“内育”并举。一方面,大力实施农业农村领域“引才计划”,鼓励各地依托农业产业园、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开展产业融合人才培养,引进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打造乡村产业人才“洼地”;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区域农业科技人才、农技推广人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加强涉农高校和农业职业院校建设,加快推进组建广西独立设置的农业本科院校,整合涉农院校教育资源,推进中高职院校一体化发展,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

因地制宜培育人才,广西还将乡村振兴纳入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干部学院主体班次内容,做好面上统筹,重点抓好县(市、区)、乡镇(街道)党政领导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专业化能力培训;加强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村“两委”干部大专学历教育提升工程;拓宽选派优秀农业农村人才渠道,实施精准服务,完善激励机制,实现乡村优势特色产业科技服务全覆盖。

为解决基层农技人员“招不来、用不上、留不住”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与教育厅、党委编办、人社厅、财政厅五部门于2020年联合印发《广西乡镇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工作实施方案》,计划未来6年定向培养1500名乡镇农技人员。2020年已成功招录了235名乡镇农技人员,2021年计划招录151名乡镇农技人员定向生。脱贫攻坚以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组织100个农业专家服务团,深入农村开展实用性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工作,这一做法深受群众欢迎。

2021年4月,广西启动全区村“两委”干部大专学历提升(函授)培养计划,计划从2021年起,用5年时间培育1万名接受高等教育的村“两委”干部,锻造一支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需要的村干部队伍。“下一步,将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加快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优秀农业人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行分级培训和高校培育模式,扩大涉农职业教育学校在农村招生规模,提高农业职业教育质量。支持涉农高等院校、农业职业院校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团队,在现代种业、智能装备、农林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实现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新突破。

优机制——坚持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统筹各方资源,搭建乡村人才队伍培养提升平台

对出生在玉林市福绵区镇石村大山深处的邓深松来说,“贫穷”是他小时候记忆最深刻的事。他用了十余年时间,凭借在畜牧兽医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和专注踏实的做事风格,实现了从一名中专毕业生到一家动物科技公司负责人的转变,并成功使一家原本濒临倒闭的蛋鸡养殖企业扭亏为盈,不仅自己摘了“贫困帽”,还带动了一批又一批乡亲致富。目前,经过资产重组并升级改扩建后的农牧科技公司年产值已超过亿元,蛋鸡常年存栏50万羽,成为华南地区的蛋鸡品牌翘楚。

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在南宁市横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朵茉莉花”通过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的合力“浇灌”,全县茉莉花产业综合年产值超过65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县人均高34%;良庆区那马镇坛板坡村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火龙果、柑橘、蔬菜等产业,在成功创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四星级示范区后,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从过去的不足4000元增至目前的1万余元;西乡塘区“美丽南方”获批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后,大力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实现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乡村文明水平显著提升。

……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实现产业引才育才聚才。目前,广西累计创建了339个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873个县级示范区、3404个乡级示范园和15015个村级示范点,成为农业农村人才的“蓄水池”。同时强化对农业科研、成果推广转化和人才培养等项目的资金支持,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科研攻关、技术支撑,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事业。

于2009年启动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建设尤为彰显了人才强农、科技兴农的力量。广西已先后成立水稻、玉米等20个创新团队,涉及全区29个特色优势产业,并汇集农业农村厅直属科研机构、广西农科院、广西大学和各地推广体系、科研机构等自治区、市、县三级技术力量成立专家组。创新团队自成立以来,累计育成新品种(组合、品系)超过674个,共研发和集成了896项优质高产、绿色生态技术,制定了175个技术规程,获得384项技术专利和包含国家级奖项在内的科技成果奖199项。2021年6月,广西再新增奶水牛创新团队,至此,广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已达21个,团队专家总数达到1700多人,基本覆盖广西农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

据悉,广西水稻丰田优系列以1050万元转让费,创造国内单一区域水稻品种使用权转让最高价格;桂单系列玉米推广面积超过国外玉米品种;桑蚕团队育出了能缫制5A级以上生丝的“桂蚕3号”,团队自主育成的家蚕新品种“桂蚕8号”,以500万元的成果转让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桂优系列节瓜走出国门,推广到越南、老挝等国家;“永新1号”猪配套系2014年以来累计出栏商品猪260万头,新增产值近10亿元;黄羽鸡新品种培育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耐寒型罗非鱼品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桂海系列打破对虾育种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同时育成的甘蔗、柑橘、红薯、香蕉、芒果、荔枝、茶叶等系列品种,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桂系”大军,均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技术方面,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技术有效解决了杂交水稻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世界性难题,使广西杂交稻与泰国香米相比既有巨大的产量优势,又在米质外观、口感等方面毫不逊色;葡萄、菠萝产期调节技术,使广西夏黑、巨峰等葡萄以及菠萝实现错峰上市、空档期上市;“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把荔枝蛀蒂虫的平均虫果率降至1.2%以内;“铁桶计划”成为新冠肺炎疫情下广西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的全国典型经验;避雨遮光生态牛舍获得国家专利,并已经在全区南部多雨地区广泛推广。

“广西农业育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好推广应用前景的新品种,集成了一系列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的新技术,搭建了产学研融合的大平台,有效促进农业产业扶贫产业富民。”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认为。

提素质——强化政策激励,拓宽培育发展路径,发展壮大乡村人才队伍

“全国十佳农民”、1987年出生的柳州市融安县壮族姑娘赖园园2013年辞去城市工作回乡创业,从标准种植、电商销售、品牌创建3个环节着手,帮助家乡滞销的农产品“融安金桔”由每斤2元卖到40元的价格,几年间种植面积从不足1万亩扩大到10万余亩,带领当地老百姓搭上了致富快车。

赖园园是广西持之以恒实施一系列人才措施,涌现出的众多年轻农村实用人才中带富创富先进典型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每年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大培训17万人次,一大批素质高、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农村实用人才实现“井喷”式发展:“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刘入源创办集研究开发、品种改良、生产、繁殖及供销一体化的大型山羊养殖基地,探索出了“自主经营”“入股分红”“托管代养”产业扶贫模式,助农增收效果显著;非遗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苍梧县六堡镇塘平村村民石濡菲,创办的“石濡菲创新工作室”每年培训六堡茶技艺技能实用人才数十人,她也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增加到6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在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截至2020底,广西农村实用人才已达92.5万人,占人才总量规划的149%。

2021年,广西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普及行动、高素质农民培育提升行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先锋行动三大行动,继续全覆盖111个县(市、区)开展农民教育培训。通过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养,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以及加大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农村电商和乡村工匠的培育,2014年以来,全区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4.6万人,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1876人、农业经理人1199人,全区认定农业高技能人才1.28万人;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15万家、家庭农场5.3万多户;建成益农信息社4.3万个,农产品电商销售达190亿元。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带动能力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俨然已成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引领者和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者。“搭建了政府主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多部门配合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农业职业院校和其他涉农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指出,该厅在全国率先与地级市人民政府或高等院校签约共建职业农民学院,全区创建了8所职业农民学院,其中玉林职业农民学院、广西农业经理人学院均为全国首家,形成了以职业农民学院和农广校为主体,农科院所、农技推广机构、农业企业、合作社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的教育培训体系,和“校培+实训+跟踪服务”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二者承担了高素质农民培育90%以上的培训任务。

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2020年,新成立的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秋季学期完成招生470多人,2021年计划招生3600人;新成立的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办学规模将达到3万人以上,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今年秋季学期实现招生办学;建强乡村振兴学院,重点承担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目前广西已有农业职业院校11所,其中,农业职业本科大学1所、高职学校2所、中职学校8所,在校学生6.7万多人,每年为农村输送人才1.7万多人。

一个具有广西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逐步构建,以抓好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经理人培养为重点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亮点纷呈:全国首创挂牌成立法律服务基地、全国首个“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示范基地落户广西、设立专区在农交会展示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果、主动适应新变化大力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师培育、创新培训形式开发网络课程……2021年广西实施“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建立高素质农民培养制度,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体系。

为了激励更多人才“安心”“放心”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担使命显身手,广西在农业系列职称评审方面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首次将“在县城所在地以外的乡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作为高级职称评审的破格条件,大力推进农业系列职称评审向基层一线倾斜,2020年申报和通过人数均创历史新高,职称申报人员涵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区(市、县、乡)等各层级专业技术人员,真正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

“下一步将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适当提高市、县涉农事业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结构比例。鼓励各地通过促进成果转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退休农业专家、科研人员投身乡村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系列职改办相关人士介绍,加快实行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独立评审,提高县乡两级申报人员的评审通过率,让长期奋战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的农技人员切实享受政策红利。

为引返乡人员创新创业,2020年,广西人社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通知》,对在乡镇以下(含乡镇级)创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所创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正常运转6个月以上且带动3人以上稳定就业半年的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创业扶持补贴。“广西正探索出台更多的财税政策扶持、金融服务创新、创业用地保障等措施,鼓励各方能人、资本返乡入乡,从而让返乡入乡创新创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