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广西南宁:“找工难”不再难 “用工荒”不用慌

新闻

广西灵山烟墩大鼓:一鼓雷动 回响千年 广西灵山烟墩大鼓:一鼓雷动 回响千年

“咚咚、咚咚、咚咚、咚……”富有节奏的如雷鼓声,响透十里开外。1月23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二,...

  •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2023年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

  • 广西:河湖管护的民间力量

    天下风景,美在广西。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5年以来,广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起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为核心的行政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和...

  • 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1月18日,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获得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的赵洪是桂林市灵川县兰田瑶族乡...

  • 广西钦州:铆足干劲建设平陆运河

    临近春节,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马道、企石、青年3座梯级航运枢纽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依旧如火如荼。项目建设者们抢抓时机,铆足干劲,抢时间、赶进度,在腊月寒冬上演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1...

  • 广西防城港: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摘青菜...

旅游

广西北海: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旅游景区品牌创建 广西北海: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高起点高标准...

2022年以来,广西北海市旅游文体局以旅游标准化建设和文旅品牌创建为抓手,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 开年游广西 南宁欢迎你

    12月26日,记者从广西冬季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南宁主场)暨2023年“开年游广西”活动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为全力提振岁末年初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推进南宁市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广西崇左市加快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崇左市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对崇左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作出安排部署,支持该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壮美边关”品牌,加快建设...

  • 广西首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落户龙...

    12月20日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从57个国家136个候选乡村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2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大寨村成为...

  • 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山水与摇滚的激情碰撞

    以宽阔平坦的绿茵为席,用水墨勾勒的山峦为幕,将表演的舞台嵌入山水……12月10日—11日,2022桂林艺术节活动之一的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在广西桂林市桂海晴岚景区激情开唱。   错象、芝麻布、...

  • 广西北海:文旅融合谱写 “文化合浦”新篇章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弘扬传承历史文化,精心绘制宏伟发展蓝图,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合浦”新篇章。 北海市合浦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辖区内博物馆进行改造...

广西南宁:“找工难”不再难 “用工荒”不用慌

发布时间:2023/01/03 新闻 浏览:58

凌晨5时30分,尽管已近隆冬时节,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震东社区的农民工就业扶贫驿站人声鼎沸,近200名易地扶贫搬迁人员聚集于此,等候登上送工大巴。这是12月23日记者在“小梁送工”现场见到的场景。

6时,6辆送工大巴缓缓启动。对于车上的人来说,送工大巴既载着他们通往务工基地,也载着他们通向更美好幸福的生活。“多亏‘小梁送工’,以前这个季节找工作很不容易,现在几乎天天都能挣一两百块钱。”搬迁户马党成笑着对记者说。

震东集中安置区是广西在县城安置的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2018年底搬迁人口达5847户24423人,其中许多是没有稳定工作或产业的人员。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完善移民搬迁扶持政策,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言犹在耳。

脱贫不返贫,就业是关键。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帮助解决就业问题,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2020年,震东集中安置区因地制宜创建了“社区送单、企业派单、居民接单”的“小梁送工”就业服务帮扶模式,在助力搬迁群众灵活就业、持续增收上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震东经验”。

从忧居到安居,从山沟到城镇,从下田到上班……经过近3年的发展,升级版的“小梁送工”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在广袤八桂大地上奏响一曲和谐动人的新乐章。截至2022年12月,“小梁送工”累计组织送工900多批次7.2万多人次,到企业、基地务工的劳动力累计收入超900万元。

送工:点对点“帮”手把手“扶”

“能找到活干,最感谢的还是小梁。”搬迁户口中的“小梁”就是梁佳,她是震东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就业服务站站长。

作为广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震东社区成立之初,不少搬迁户面临年纪大、技能水平低、工厂式就业难等问题。

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如何稳住搬迁者的心,让这批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人员有事可做有工可务不成为“扎心层”?这是梁佳的牵挂,也是社区中心工作之一。

2020年初,一条偶然的信息让梁佳找到了突破口:各大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后出现了用工荒,而本地居民又返岗难、就业难,服务站不正可以给他们牵线搭桥吗?

“我和就业服务站的同事把企业的用工信息发布在社区宣传栏、业主微信群、就业服务专用群等平台,组织社区居民‘接单’报名,再与企业做好对接,没想到这种方式非常受企业和群众的欢迎。”梁佳兴奋地说。

一开始,由于用工信息少,报名接龙的人不多。随着用工渠道进一步打通,用工需求越来越大,报名的人也越来越多,经常让梁佳和她的同事应接不暇。特别是如何让务工人员每天方便来回,成了一个难题。

为提高企业用工“匹配度”,梁佳化被动为主动,探索由政府出资对接县汽车总站租定车辆,通过“点对点”包车往返接送方式,将实际签到人员直接送至企业和农业基地务工。而“点对点”包车费用由县政府从粤桂协作资金中支出,既保证了资金用到实处,又维护了“小梁送工”的公益性。

由此,“小梁送工”模式应运而生,逐步形成“社区送单、企业派单、居民接单”的常态化就业服务机制,有效解决安置区800多名50岁左右、无技能、进厂难、找工难的无稳定就业群众的就业问题。

“你有什么技能,适合怎样的工作,就业服务中心都了如指掌。”搬迁户隆海英说。

如今,谁想找工、哪里要工,都可以找“小梁送工”。“潘秀桂每天跟姐妹们一起到手工花坊做手工;黄连凤是织毛衣能手,在针织厂上班的她还经常领针线活回家做。”梁佳掰着手指头一数,安置区里家家有活干。

目前,震东社区已成立建筑零工组、火龙果基地组、柑果基地组、水果包装组、水果加工组等8个专业型务工团队,有效盘活了当地就业资源。

务工:天天有活想去就去

小林甘蔗基地最近正值收割期,在务工队队长周文辉的带领下,安置区每天都有搬迁户到此工作。

砍蔗、修蔗、捆绑,工人们按标准完成每一个步骤,然后就等着一天中最令他们兴奋的环节——领工钱。

每天有活干,每天的劳作都能准时换来收入,这是工人们幸福感的来源。“概不拖欠”在这里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小梁送工”给出的实实在在的承诺。

搬迁户黄小丽是砍蔗能手,每天六七十捆的工作量能给她带来200多元工钱。“想干就出工,家里有事就不去,工作很自在,只要按标准完成,就能拿到工钱。”她说。

作为这支务工队伍的“管理层”人员,周文辉负责组织队伍、安排工作、清点“战果”、分发工钱等,“天天有事做,工作当天做,工钱当天结,心里踏实得很。”周文辉说。

如今的“小梁送工”,不但实现了送工安全,还保障了劳动权益安全,就业服务站与用工单位在薪金上直接对接,基本杜绝了欠薪问题。

“小梁送工”不仅往“外”送工至企业、基地,也往“里”送工至震东集中安置区设立的新时代励志帮扶车间、夕阳红幸福工坊、解忧超市等23个就业点。

“从家里来到上班的地方只要几分钟,很方便。”肢体一级残疾的搬迁户马世耕坐着轮椅来到“解忧超市”上班。

解忧超市为民“解忧”。这是一家帮助安置区困难群体就业、帮助居民群众减少开支的“惠民超市”,也是“小梁送工”零工市场暨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中的一项内容。

马世耕是该超市快递驿站的一名取货员,整理货架、收发快递、录入信息……他虽然行动不便,但工作起来有条不紊。

“社区提供公益岗位帮助我们就业,我每个月工资有1800多元,生活比以前好多了。”马世耕说。

在夕阳红幸福工坊,每天有近40人在场内工作。“每天接送孙子孙女上下学,空闲时间就来这里,一天能做100多枝手工花,有活干挺好的。”63岁的搬迁户韦凤香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针对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就业的劳动力及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劳动力,震东集中安置区设立的23个就业点每天帮助搬迁户弱劳动力等就业达700多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弱劳动力就业277人。

用工:招得省心用得安心

位于隆安县宝塔医药产业园的广西鸿博原生制药有限公司的包装厂房内,生产线开足马力,工人们也在忙碌着。

包装厂房被一分为二,一边是加紧生产的“主力军”,一边是实习的“后备军”。广西鸿博原生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国先介绍,因时间紧迫,在这里,生产与培训同时进行,对于正在培训的人员,工厂给出保底工钱。

“就业帮扶,帮的不只是搬迁户,也是企业本身。”黄国先说,“今天安置区来了30多名搬迁户,占用工量的80%左右,以往这种时候招工难,如今直接对接就业服务站,招工问题迎刃而解,十分省心,送来的劳动力知根知底、勤劳肯干,我们用得也安心。”

持续推进产城融合,集中力量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园区发展,提供就业岗位,这是隆安县促进就业创业的一项举措,也是“小梁送工”持续推进的保障。

如今,震东社区就业帮扶工作队与周边工业园区三礼电子、富利时等企业,以及广西金福、金穗等各大农业公司沟通对接了解用工需求,形成每日“点对点”企业派单、社区送工的常态化机制。

截至2022年12月底,隆安县有40多家企业、农业基地与震东社区签订用工合作协议,企业“派单”量不断增加,旺季时日用工量超1000人。

搬迁户农远连是鸿博原生制药有限公司颗粒班班长,昔日为了生活背井离乡,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收获稳稳的幸福。“毕业后去深圳打工,如今在家乡找到了工作,收入跟以前差不多,但更方便照顾家人,我的心里踏实多了。”

“踏实”,是工人们谈及最多的关键词,也是震东社区搬迁户收获的最大感受。

送工稳就业,送出幸福美好新生活。“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实现稳就业这道民生考题上,我们交上了一份隆安答卷。”隆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翟珊妹说,如今,“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模式有力地帮助群众保就业促增收,走出了一条群众信任的就业帮扶新路子。2022年“小梁送工”模式入选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案例,获第二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总决赛成果类一等奖。

送工促增收,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越来越多易地搬迁户通过“小梁送工”顺利就业,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实现日收入100—300元,月收入3000元以上。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认为,“小梁送工”有效衔接就业岗位供需两端,搭建起安置区群众与用工企业联系的桥梁。此外,通过产城融合创新就业扶持思路,让农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稳稳捧住“金饭碗”。

送工,送的是承诺、送的是信任、送的是希望。震东集中安置区已告别昔日的沉寂,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小梁送工”不再“单兵作战”,越来越多的农业经纪人正在隆安为乡村振兴鼓与呼,为就业帮扶奔与走。

“把我们的送工服务覆盖到全县各乡镇,把资源共享到各乡镇,促进脱贫劳动力高质量就业,推动服务企业与服务民生良性互动,让群众获得‘真金白银’的实惠,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这幅梁佳心里的蓝图,无疑也是所有乡村振兴建设者的共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