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publicwelfar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益 > 广西凌云:大山里的“哥哥老师”

新闻

广西灵山烟墩大鼓:一鼓雷动 回响千年 广西灵山烟墩大鼓:一鼓雷动 回响千年

“咚咚、咚咚、咚咚、咚……”富有节奏的如雷鼓声,响透十里开外。1月23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二,...

  •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2023年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

  • 广西:河湖管护的民间力量

    天下风景,美在广西。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5年以来,广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起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为核心的行政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和...

  • 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1月18日,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获得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的赵洪是桂林市灵川县兰田瑶族乡...

  • 广西钦州:铆足干劲建设平陆运河

    临近春节,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马道、企石、青年3座梯级航运枢纽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依旧如火如荼。项目建设者们抢抓时机,铆足干劲,抢时间、赶进度,在腊月寒冬上演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1...

  • 广西防城港: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摘青菜...

旅游

广西北海: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旅游景区品牌创建 广西北海: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高起点高标准...

2022年以来,广西北海市旅游文体局以旅游标准化建设和文旅品牌创建为抓手,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 开年游广西 南宁欢迎你

    12月26日,记者从广西冬季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南宁主场)暨2023年“开年游广西”活动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为全力提振岁末年初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推进南宁市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广西崇左市加快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崇左市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对崇左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作出安排部署,支持该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壮美边关”品牌,加快建设...

  • 广西首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落户龙...

    12月20日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从57个国家136个候选乡村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2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大寨村成为...

  • 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山水与摇滚的激情碰撞

    以宽阔平坦的绿茵为席,用水墨勾勒的山峦为幕,将表演的舞台嵌入山水……12月10日—11日,2022桂林艺术节活动之一的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在广西桂林市桂海晴岚景区激情开唱。   错象、芝麻布、...

  • 广西北海:文旅融合谱写 “文化合浦”新篇章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弘扬传承历史文化,精心绘制宏伟发展蓝图,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合浦”新篇章。 北海市合浦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辖区内博物馆进行改造...

广西凌云:大山里的“哥哥老师”

发布时间:2022/05/06 公益 浏览:79

对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伶站瑶族乡浩坤村弄新小学和下甲镇彩架村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来说,从没有一个春天让他们如此期盼,因为新学期开始了,“哥哥老师”就要回来了。

孩子们口中的“哥哥老师”,是百色学院大学生志愿支教服务队的同学们。

从学生到教师

2021年9月,老区高校百色学院来了一群“红马甲”——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派驻凌云县驻村工作组,他们根据帮扶村小学缺乏体育、美术、音乐教师的现状,向百色学院提出了派出支教服务队的请求。百色学院高度重视,很快就组织起一支由10名大学生组成的志愿支教服务队。这支队伍全部由中共党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组成,这也是百色学院第一次组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志愿支教服务队。

来自体育学院的姚通宇和杨傅文,来自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宋胤宏、甘雨和罗鸿儒,成了第一批进驻受援学校的大学生支教老师,分别到浩坤村和彩架村开展为期四个月的支教活动。

初来乍到,面对缺少系统性体育教育,也没有接触过美术课的孩子们,年轻的支教老师想尽了办法。知道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们就用最普通的工具帮助孩子们学绘画,文具不用新置,只需一笔一纸,“模特”就地取材,就用凌云大山里的香蕉、玉米,画完大家分食,孩子们画得有趣更吃得开心。知道孩子们身体素质较差,体育课跟不上,大学生们就在课后加强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不断反思改进,有效提升课程质量。

从学生到教师,转变的不止是身份,还有责任。支教老师们开始兼顾国防、品德、安全等课程,在课余时间带着孩子们做作业、做劳动、做游戏,每天中午还负责在食堂给同学们打饭打菜。弄新小学的韦华义校长提起这些支教大学生就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这些年轻人点子多、干劲足、进步快,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想念他们。”

从沉默到活泼

一开始,山里的孩子们总是很沉默,不管“哥哥老师”怎么引导,他们都害羞地一言不发,不给初出茅庐的老师们一点反馈。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派驻凌云县驻村工作组始终关注着支教的年轻大学生。支教老师到位不久,浩坤村、彩架村就分别开展了“第一书记进校园”活动,凌云县驻村工作队队长秦娟带着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派驻凌云的第一书记来到弄新小学和彩架小学,上讲台、做游戏、送书包、赠校服,与“哥哥老师”们一起开展活动、打开局面。彩架村是红八军战斗过的地方,第一书记就和大学生们合计办起了合唱队,带着彩架小学的“小红军”们开展爱国主义,传承革命精神。浩坤村是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壮瑶群众亲如一家,第一书记就和大学生们谋划,结合民俗活动带着孩子们唱山歌、滚铁环、手拉手做游戏,把民族团结心连心、振兴家乡手牵手的期许种在孩子们心中。

一场场活动、一件件实事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几个月下来,原本害羞的孩子们也学会了表达喜爱,在第一批青年大学生支教老师离开的时候,依依不舍的同学们还在放学路上专门摘了核桃和酸枣送给“哥哥老师”,让大学生们感动又心酸。

改变的不止是孩子们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人发出的号召。几个月的支教生活,与老师同学们朝夕相处,与驻村工作组交流座谈,也让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支教者们对社会、对基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哪几户困难儿童需要帮助的,“哥哥老师”跟着驻村工作组一起申报春蕾计划,哪几户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的,“哥哥老师”跟着遍访的第一书记一起入户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大学生们在这里历练,也在这里成长。

一个学期的支教,或许不能改变很多,但无论山里的大人小孩,都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关爱。浩坤村脱贫户罗昌保感动地说:“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们,派来了年轻有为的大学生给我的孩子当老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听党话、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呢?”

“乡村教育事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凌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驻村工作队队长秦娟说:“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教育是基础;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教育是关键。我们要深化与百色学院的合作,形成大学生志愿支教长效机制,把活动长长久久地办下去。”

目前,百色学院已经与凌云县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大学生志愿支教协议,并形成详细计划表,未来将有更多音乐与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等学院的优秀应届实习生来到凌云开展志愿支教活动。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在凌云大山深处谱写青春之歌的“哥哥老师”以及他们身后的百色学院,都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