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潘日球:人民教师为人民 瑶山愚公放光芒

新闻

广西灵山烟墩大鼓:一鼓雷动 回响千年 广西灵山烟墩大鼓:一鼓雷动 回响千年

“咚咚、咚咚、咚咚、咚……”富有节奏的如雷鼓声,响透十里开外。1月23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二,...

  •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2023年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

  • 广西:河湖管护的民间力量

    天下风景,美在广西。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5年以来,广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起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为核心的行政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和...

  • 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1月18日,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获得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的赵洪是桂林市灵川县兰田瑶族乡...

  • 广西钦州:铆足干劲建设平陆运河

    临近春节,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马道、企石、青年3座梯级航运枢纽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依旧如火如荼。项目建设者们抢抓时机,铆足干劲,抢时间、赶进度,在腊月寒冬上演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1...

  • 广西防城港: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摘青菜...

旅游

广西北海: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旅游景区品牌创建 广西北海: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高起点高标准...

2022年以来,广西北海市旅游文体局以旅游标准化建设和文旅品牌创建为抓手,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 开年游广西 南宁欢迎你

    12月26日,记者从广西冬季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南宁主场)暨2023年“开年游广西”活动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为全力提振岁末年初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推进南宁市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广西崇左市加快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崇左市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对崇左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作出安排部署,支持该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壮美边关”品牌,加快建设...

  • 广西首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落户龙...

    12月20日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从57个国家136个候选乡村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2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大寨村成为...

  • 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山水与摇滚的激情碰撞

    以宽阔平坦的绿茵为席,用水墨勾勒的山峦为幕,将表演的舞台嵌入山水……12月10日—11日,2022桂林艺术节活动之一的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在广西桂林市桂海晴岚景区激情开唱。   错象、芝麻布、...

  • 广西北海:文旅融合谱写 “文化合浦”新篇章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弘扬传承历史文化,精心绘制宏伟发展蓝图,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合浦”新篇章。 北海市合浦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辖区内博物馆进行改造...

潘日球:人民教师为人民 瑶山愚公放光芒

发布时间:2022/06/17 新闻 浏览:68

“不管有多累,他从来不会抱怨,他总是乐呵呵的,他是带着使命生在南宁市瑶族乡人居海拔最高屯琴榜的。”这是潘日球在人们心中烙印下的可爱的模样。潘日球,男,1956年3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棠村琴榜屯人,现是大石深山的一名乡村小学退休教师。他是一个特别能吃苦耐劳的人,只要能做的事情对乡里村里好,他就会积极去做,从来不厌其烦。他的心永远跟家乡这片土地紧紧连在一起,他是琴榜屯里一束光,照亮瑶乡大地。他是希望,也是光明!

老当益壮,诠释“愚公移山”精神

曾经的琴榜屯是一个交通十分闭塞的小瑶寨,地处大石山深处,跟外界联系只有一条盘旋在山崖间的羊肠小道,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落下山崖而粉身碎骨!在路没修通时,琴榜屯群众每次出门,都要花上几个小时才能下山,费时费力又危险。后来,在潘日球老师及群众心中萌生了一个共同的意愿,那就是:修路,走出大山。

思想先行。2012年初,那时还没有退休的潘日球老师和屯里的几名党员、骨干召集全屯群众召开会议,一起共商全屯事,首次大胆地提出了要修通往大山外的盘山公路这一建议。于是,他们便请来了专业人员实地勘察测绘。经一番走线勘察后,专业测绘人员直摇摇头,无奈地说,“要想在这悬崖峭壁上修路,至少需要投入120万元资金。”这对于瑶乡琴榜屯的群众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经过一阵惊愕后,琴榜屯群众立马回过了神,稳住了情绪,并理顺了心思,他们没有被眼前这信息所吓倒。在党员、骨干的号召下,潘日球第一个带头捐钱,群众每人50元,很快便筹到了第一批修路款1.2万元。

说干就干。潘日球与屯里的党员、骨干组织琴榜屯群众,自力更生,历时九年的艰苦岁月,风雨无阻、不折不挠!全屯群众自筹资金40多万元,无偿投工投劳2.8万个工日,以“愚公移山”精神,在峭壁上开辟出了宽五米、长六公里的盘山沙石路。

开山修路,就这样伴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开始了。起初,大家只带上了钢钎、铁锤等简易的工具,满怀着百分信心和热情,努力奋斗加油干。那时潘日球老师,还在古棠村小学教书。他为了更好地与乡亲们“并肩作战”,每天下课后,便会第一时间赶回到工地上干活,多年来从不间断。后来,潘日球老师发现,由于劳动工具过于简陋,导致修路效率低下。一个月下来,山路只开凿出了十多米长的距离。为此,潘日球老师与几位党员商量,建议采购一批开山辟路的现代工具,同时将开山挖路分段包干到户,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修路效率。于是,琴榜屯骨干代表便向古棠村“两委”汇报此想法,以寻求得到更多的外部资源力量支持和帮助。在古棠村“两委”的组织发动下,向全村发出募捐号召,买回了风钻和雷管等一批物资。

为了更好地发挥雷管的使用价值,提高爆破作用效率,潘日球老师在教书之余,和琴榜屯的两名党员主动到马山县公安局学习爆破技术。潘日球老师还从古棠小学借来三角板,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亲自到山上测量山的坡度,始终在石路上一段一段地测量坡度,经常顾不上按时吃饭。九年如一日,栉风沐雨,马不停蹄!同时,屯里也离不开潘日球。在开山挖石头的时候,人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问潘日球,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乡亲们解决问题。

凿山作业,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还是资金不足这大难题。潘日球不仅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每次还厚着脸皮向外面的亲戚借钱,能借多少就多少。再不够,他就组织乡亲们,利用晚间一起上山砍竹子,然后拿去卖换回钱。所卖得的资金,就拿去买机油、雷管等修路所需各种物资。在潘日球心里,一直有着一种信念,就算砸锅卖铁,也一定要把山路给开凿通了!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信念在苦苦地支撑着他。终于,历经了九年的艰苦而又漫长的岁月,琴榜人民终于把6000多米的盘山沙石公路的路基给凿开并铺好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尤其是在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后,2016年,政府投入121万元对琴榜屯路实施了路面硬化;2018年,政府投入87.6万元对琴榜屯路加装了道路安全防护栏。

勇挑重担,与乡亲们共奋斗

之前,古棠村琴榜屯乡亲们的日常用电,是一个老大难题。屯里先后买回了两台变压器,但两次都不幸被雷电劈坏了。后来,大家再次集资。有些老人把棺材钱都捐出来了,小孩也把压岁钱拿出来了,但是钱还是不够购买。潘日球便自掏腰包,拿出全部工资,甚至拿家里值钱的东西去变卖,老婆的嫁妆、首饰都被潘日球偷偷拿去典当换了钱。生活变得拮据了,还好潘日球爱人对此也没多大的怨言,一心支持潘日球的抉择。后来有一次,屯里的变压器被小偷盗走了。正当乡亲们感到无能为力之时,上级党委、政府及时出面帮助协调供电公司帮忙安装新的变压器,并做好了防雷、防盗,解决了用电问题。

后来,南方电网公司对琴榜屯进行网络改造,需运来一根九米高的高压电线杆,约一吨重。由于屯路狭长、坡陡弯多,运输车辆无法把这根电线杆拖运到山里,只能放在古棠村委处。为此,潘日球老师和老党员及乡亲们只能从这6公里之外的地方,通过肩扛手抬,齐心协力拉回琴榜屯。一路上,潘日球老师等30多位男村民相互加油鼓劲,没有一个人偷懒,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虽然每个人都觉得肩上担子重,每向前移动一步都觉得艰难,但谁都想自己多担当一点,让旁边的兄弟轻松一些。大家围脖上挂着一条粗汗巾,腰上系着一壶白开水,累了,实在扛不动了,大家就地而坐,在路旁的草丛上休息。休息补给食粮能量后,大家便咬咬牙,唱着山歌壮士气,继续搬运电线杆,周而复始。电线杆扛回屯里后,又从琴榜山脚搬到山顶上,再请专业人员来架起电线塔。全屯用电网络改造问题在大家不懈努力下终于解决了。马山县委县政府对琴榜屯自力更生的精神非常敬佩,电修后把现场会议放到琴榜屯召开,县领导说:琴榜山瑶乡老百姓真了不起,并号召全县向他们学习。

在凿山开路与用电问题解决后,琴榜屯的用水问题亟待处理。琴榜山下有一口小井,琴榜屯群众就是靠此小井来维持日常生活用水。糟糕的是,该井水经常不够用,季节性枯水严重,乡亲们只能到更远的地方去提水,十分不便。后来,古棠村“两委”协助向上级部门申请水柜建设项目并得到解决。“在参与水柜建设中,有时也觉得很疲惫,但是,当看到乡亲们幸福的笑容时,个人觉得值啦!所有的累都不值得再提了,就让它随风而去吧。”潘日球在回忆往事时笑着说。

不惧艰苦,续洒血汗铸天梯

盘山公路修好了,修铺琴榜屯里小路也该上了日程。通往琴榜山顶原有一条羊肠小路,这条路一直不好走,坡陡且易打滑。琴榜屯群众在古棠村第一书记带领下,决定修建一条上山石阶梯,一来方便群众上山种庄稼,二来方便游客上山观景。但是屯里的劳动力很少,年轻人几乎都外出务工了,只有一些像潘日球这样的中老年人留守,而且这些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如腿伤、痛风等病状。对此,第一书记带领青年志愿者,和潘日球及几位乡亲们一起奋斗,大家拿起了钢钎、铁锤上琴榜山顶采集天然的祼石。他们把这些祼石业开凿成一块块大小均匀、相对平坦的小石板,然后细心打磨,再把磨平的小石板从山顶扛到山腰间,一块块地铺垫在上山的羊肠小道上。这期间,潘日球老师总是抢先往自己的肩上扛。从山顶往山腰的小路有几段特别陡峭,坡度几乎为直角,别说背扛着一块石头了,徒步行走都艰难。可是,潘日球和第一书记及乡亲们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石头从山顶背到山间。每一天,潘日球等乡亲都累得腰酸背痛,有时不得不直接躺在路边草丛或石头上,有时候一躺下便睡着了。潘日球说,人虽然很累,但一想到能让家乡变得更美,能让上下山更方便,内心就觉得很满足、很幸福了,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一石一步,千步石梯终于铺好了。在第一书记和潘日球老师等带领下,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山顶插上五星红旗,升国旗唱国歌,让这片土地红旗永飘扬!

日夜兼程,养蜂致富拥抱甜蜜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支持下,琴榜屯的乡亲们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中。守着绿水青山,怎样才能把它们变成金山银山呢?怎样才能把保护环境与发展相辅相成呢?潘日球和古棠村第一书记经常讨论这些问题。经过多次外出实地考察学习,第一书记和潘日球老师及乡亲们决定养殖土蜜蜂,一方面投资小、回报快,另外一方面,非常适合当地环境条件,可以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得到了社会爱心企业、人士的大力支持,第一批30多箱蜂很快运到了琴榜屯,计划先分配到五户人家里试着养殖。那一晚,凌晨一点半,蜜蜂箱才送到。考虑到山上鲜花多,蜜蜂产蜜量会比较大,第一书记、潘日球和几名乡亲们便连夜一起帮忙把蜂箱搬到山上。同时,大家趁着夜,平整了基础,固定了蜂箱,当大家弄好这一系列的流程,天已经亮了。

趁着第二批蜂还未送到时,第一书记找来了养蜂专家,潘日球和乡亲们就跟着养蜂专家先学做蜂箱。他们从自己家里找来木板,一板一眼地把蜂箱组装好。同时,主动向养蜂专家讨教学习如何养殖、采蜜。他们在山上现场学习,因为不熟练,潘日球等乡亲被蜜蜂蜇得多处起大包。其中,手臂被蜇后疼痛难忍,有好几个晚上根本没法入睡。当第二批蜜蜂到时,依旧有好几十箱,依旧是深夜时间,潘日球跟乡亲们依旧一箱一箱地搬运到山坡上,再逐一铺设安放好蜂箱。付出总会有回报。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养殖后,第一批蜂箱终于产蜜了,产量足有57斤。很快,第二批蜂箱也相继产蜜了,产量高达400余斤。此时,潘日球和乡亲们都乐开了花,品尝到了奋斗后的“甜蜜”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