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广西河池大化农红梅:三十年的陪伴与奉献

新闻

广西灵山烟墩大鼓:一鼓雷动 回响千年 广西灵山烟墩大鼓:一鼓雷动 回响千年

“咚咚、咚咚、咚咚、咚……”富有节奏的如雷鼓声,响透十里开外。1月23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二,...

  •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2023年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

  • 广西:河湖管护的民间力量

    天下风景,美在广西。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5年以来,广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起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为核心的行政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和...

  • 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1月18日,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获得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的赵洪是桂林市灵川县兰田瑶族乡...

  • 广西钦州:铆足干劲建设平陆运河

    临近春节,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马道、企石、青年3座梯级航运枢纽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依旧如火如荼。项目建设者们抢抓时机,铆足干劲,抢时间、赶进度,在腊月寒冬上演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1...

  • 广西防城港: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摘青菜...

旅游

广西北海: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旅游景区品牌创建 广西北海: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高起点高标准...

2022年以来,广西北海市旅游文体局以旅游标准化建设和文旅品牌创建为抓手,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 开年游广西 南宁欢迎你

    12月26日,记者从广西冬季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南宁主场)暨2023年“开年游广西”活动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为全力提振岁末年初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推进南宁市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广西崇左市加快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崇左市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对崇左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作出安排部署,支持该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壮美边关”品牌,加快建设...

  • 广西首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落户龙...

    12月20日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从57个国家136个候选乡村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2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大寨村成为...

  • 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山水与摇滚的激情碰撞

    以宽阔平坦的绿茵为席,用水墨勾勒的山峦为幕,将表演的舞台嵌入山水……12月10日—11日,2022桂林艺术节活动之一的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在广西桂林市桂海晴岚景区激情开唱。   错象、芝麻布、...

  • 广西北海:文旅融合谱写 “文化合浦”新篇章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弘扬传承历史文化,精心绘制宏伟发展蓝图,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合浦”新篇章。 北海市合浦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辖区内博物馆进行改造...

广西河池大化农红梅:三十年的陪伴与奉献

发布时间:2022/06/01 新闻 浏览:80

她的青春,与他们相伴;她的喜怒哀乐,与他们分不开;她的梦想,是点燃他们的梦想……

1991年10月,刚刚成立3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筹建河池地区(现为河池市)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决定,由时任县第三小学副校长蓝美英负责筹建工作。1992年3月,大化瑶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在蓝美英自己垫资租用的房子里正式开学。学校从零起步,没人愿意跟蓝美英干,她只好“挟持”自己的女儿农红梅上阵。从此,农红梅开始了自己的特教生涯。

农红梅,1990年9月从南宁地区卫生学校毕业后,到大化第三小学任教,现为小学一级教师,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她陪伴着一所县级特殊教育学校的成长与壮大,也陪伴着一个个学生在这里获得新生并走向多姿多彩的社会大舞台。她的青春年华,是属于那些折翼天使的。

“如果你是他们其中一个”

农红梅忘不了30年前的那个晚上,1992年春节农历初五,人们兴奋地演唱着庾澄庆的《让我一次爱个够》,而母亲在连连叹气摇头之后,目光落在了女儿的身上。原来,她动员很多老师转到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可是没有一个人答应。“你来跟妈妈一起干吧!”蓝美英故意说得轻松,其实内心充满矛盾,这不是拉爱女往火坑里跳吗?农红梅也蹦出一句话:现在流行夫妻饭店、姐妹发廊,你可倒好,来一个母女聋哑学校,图个啥?而母亲也一连串反问,教书育人是为了什么?而残疾孩子不是更需要爱和教育吗?如果你是他们其中一个呢?

那一年,农红梅22岁,一直以来得到父母的宠爱。此时母亲的话击中了她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既然选择了教育这份职业,就应该有勇气面对一切。可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到了漫长的未来,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与迷茫。

是的,当刚刚面对那些看起来呆头呆脑、说着人们听不懂的咿呀语言、舞动着难以理解的手势的孩子时,她自己就傻了,这该怎么和他们相处呢?该怎么去教学呢?一切超出了她的想象。

“如果你是他们其中一个。”母亲的话在她耳边响起。是的,这些孩子,他们与常人不同,但我们可以“傻傻地”去和他们交流,“傻傻地”去传授知识和技能。

农红梅慢慢地去摸索。她借用排练节目的方式,让学生在表演中领悟道理,从而做到寓教于乐。普通的孩子排练一个节目,重复几遍就能大致做出来,而对于残疾孩子来说,一个简单的情境,要不厌其烦地分解、组合,再分解、再组合……耐心意味着更多地付出。

聋哑孩子刚入学时,没有任何语言基础,只会发出不规则的喊叫声,有的甚至连一个音节也发不出来。“这些孩子是多么可怜和无助!”农红梅内心在呼唤。她每每不厌其烦地,一个字母、一个音节,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帮助他们练发音、对口形、学说话,常常一练就是几小时,后来她嗓子哑了,咽喉肿胀,连饭也吃不了。

当他们可爱地跳起了舞,会说出简单几个字时,农红梅笑了,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站在教室窗外的家长,看到这一切时,都转过身去偷偷抹去眼泪。待下了课,他们紧紧抱住农红梅,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特教学校的老师们真是太不容易了!”没有人不这样说。这也是农红梅听到最多的话,同时感到了作为一名特教老师的荣耀。执教第二年,农红梅就荣获“全区先进特殊教育工作者”称号。

“一个孩子也不能放弃”

当年,学校创办初期,农红梅的母亲一个人奔波3个多月,进村入户动员家长送小孩入校学习。农红梅很是不理解,怪母亲自找苦吃。母亲对她说,我们是全市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办得怎么样,家长看不到,自然不放心,但作为老师,我们是一个孩子也不能放弃的。

开学后,农红梅和母亲搬到学校和学生们一起吃住,每天轮流上课、买菜做饭、缝洗衣服……时时刻刻呵护着孩子们,不知吃了多少的苦,流了多少的泪和汗,才慢慢地让孩子们的情绪稳定下来,有了一点自理能力,甚至可以坐下来学习了。这时候,农红梅终于明白,不放弃,不单单是把残疾的孩子接到学校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生活,直面命运挑战,勇敢融入社会。

学校的聋哑学生逐渐少了,智障孩子越来越多,教起来更不容易。很多孩子的自控能力非常差,脾气急躁,做事冲动,从不顾及他人。韦小弟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固执任性,与人交往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经常无故招惹别人,发生矛盾后就大声哭叫。农红梅主动上门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知道父母对他比较宠爱,一味迁就和呵护,造成他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差,同时他在外面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所以表现出极度自卑、孤僻、固执等不良个性。于是,农红梅对韦小弟进行了个别化训练和辅导,并与他的父母保持沟通交流,放手给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为他建立心理档案,让班里的同学关心、帮助他,让他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逐步增强自信,灿烂的笑容在他的脸上绽开了。

“教育好这些孩子,不仅仅是对一个个孩子和家庭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农红梅总是以她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学生们大多数住校,远离父母、亲人,内心会感到更加的失落和无助。农红梅跟身边的老师们说,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打开他们的心窗,使他们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健康成长呢?——那就是母爱。孩子是单纯善良的,他们虽有“残缺的翅膀”,却也有“美丽的心灵”。

“实在没办法来学校上学的残疾孩子,我们会送教上门。”每到休息日,农红梅都会坐上1小时的车,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去到重度残疾的韦利香家,教会她一些生活常识,带给她阳光和信心。在学校有一本特殊的花名册,不论能不能来学校上课的残疾孩子,上面都有记录,学校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爱是陪伴、奉献和担当”

有人说:残疾孩子的不幸是承受着别人无法想象的“生命之重”,如果他们要成为“永恒天使”,就需要千锤百炼的爱。在农红梅看来,这种爱应当是“打开孩子的心扉”,是“陪伴、奉献和担当”,是“潜心育人,守护桃李芬芳”。

农红梅当了15年的班主任、党支部书记(副书记),不但在教学一线深深体会到用真情去温暖学生、用挚爱去激励学生的重要性,还以自己的经验去引领身边的老师,曾指导选手参加河池市特殊教育教师能力大赛,荣获指导一等奖。她辅导的多个节目在全国、全区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获大奖,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得到专家肯定,执教的《认识数字5》在“2021年全国优质教育科研成果展评”活动中获“微课”一等奖。

她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注重从情感上亲近学生、从目标上鼓励学生,以爱心、耐心平等地对待他们。学生病了,她及时带他们去看病;学习赶不上,她利用课余时间耐心地辅导;学生思想出现了问题,她及时介入,细致疏导。有孩子被不法分子诱骗离家出走,她四处奔波,全力配合家长和公安机关寻找,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直至孩子回到学校。

没有爱,就没有特教事业。农红梅充分利用自己熟悉手语的特长,经常深入聋人群体,走进聋人家庭,做聋人的知心朋友,尽心尽力为他们服务。她还经常去检察院、看守所等部门为聋人案件做翻译,从而走进了聋人的内心,架起聋人与社会融合的“桥梁”。她奔走于企业和爱心人士之间,为学校争取到更好更多的教学设施设备,带领特殊教育工作者呼唤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残障孩子,共同为残障孩子健康成长、融入社会撑起一片蓝天。

正如她的母亲所说“多做一些事情,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农红梅坚定地沿着母亲的脚印,继续着“为每一个残疾孩子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而付出真心、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