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广西桂林给出高分“答案”

新闻

广西灵山烟墩大鼓:一鼓雷动 回响千年 广西灵山烟墩大鼓:一鼓雷动 回响千年

“咚咚、咚咚、咚咚、咚……”富有节奏的如雷鼓声,响透十里开外。1月23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二,...

  •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2023年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

  • 广西:河湖管护的民间力量

    天下风景,美在广西。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5年以来,广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起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为核心的行政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和...

  • 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1月18日,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获得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的赵洪是桂林市灵川县兰田瑶族乡...

  • 广西钦州:铆足干劲建设平陆运河

    临近春节,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马道、企石、青年3座梯级航运枢纽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依旧如火如荼。项目建设者们抢抓时机,铆足干劲,抢时间、赶进度,在腊月寒冬上演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1...

  • 广西防城港: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摘青菜...

旅游

广西北海: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旅游景区品牌创建 广西北海: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高起点高标准...

2022年以来,广西北海市旅游文体局以旅游标准化建设和文旅品牌创建为抓手,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 开年游广西 南宁欢迎你

    12月26日,记者从广西冬季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南宁主场)暨2023年“开年游广西”活动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为全力提振岁末年初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推进南宁市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广西崇左市加快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崇左市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对崇左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作出安排部署,支持该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壮美边关”品牌,加快建设...

  • 广西首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落户龙...

    12月20日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从57个国家136个候选乡村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2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大寨村成为...

  • 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山水与摇滚的激情碰撞

    以宽阔平坦的绿茵为席,用水墨勾勒的山峦为幕,将表演的舞台嵌入山水……12月10日—11日,2022桂林艺术节活动之一的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在广西桂林市桂海晴岚景区激情开唱。   错象、芝麻布、...

  • 广西北海:文旅融合谱写 “文化合浦”新篇章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弘扬传承历史文化,精心绘制宏伟发展蓝图,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合浦”新篇章。 北海市合浦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辖区内博物馆进行改造...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广西桂林给出高分“答案”

发布时间:2022/04/22 新闻 浏览:64

阳春三月,记者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组织的“沿着总书记足迹”采访活动走进桂林市,所到之处,处处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基层组织有魅力,“一门式服务”暖人心,志愿者活跃城乡,左邻右舍和睦友爱。

近年来,桂林市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点推进乡村治理,大胆改革创新,聚焦乡村平安建设,着力做强乡镇(街道)、做优乡村(社区)、做实系统、做活治理,打造新样板,引领新高度,推动实现“小网格、大治理”,有力提升全市乡村治理水平。

以微见效,实现精准治理

基层党组织是党治国理政在基层的最重要的一个抓手。

毛竹山村距全州县才湾镇政府10公里,距离湘江战役纪念馆10分钟左右车程,村子只有46户156人,设党小组1个,党员12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村党小组的领导下,村里成立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小组,协同党员群众形成合力,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确保社会治安治理无死角。

党群理事会是村民自治组织,党群理事会以党员为核心,建立“一张联系卡”,采取党领民办、群众自治“两种方式”,建立村规民约、民主议事、矛盾化解“三大制度”,紧密结合土地流转、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平安建设“四项工作”,实行广开门路征点子、理事会议定主题、村民大会集民智、集体决策定决议、统一实施抓落实“五步议事”,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要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可是下了功夫。”全州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建国说。

村规民约明确禁止乱砍树木、乱建房子、乱排污水,村里统一规划拆旧房建新楼,党小组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将乡村风貌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列入村规民约,村民积极参与家园建设,自觉做到门前“三包”。

党小组积极推进,村民民主议事,建设24座农村特色楼房,建成35公里进村道路和75公里环村道路,并修建了文化活动室、戏台、球场、停车场、休闲坪等一批基础设施。

为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毛竹山村依托文化广场宣传阵地,举办提子采摘节,以小品、歌舞表演、民间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史国史等,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听小故事学大道理,从小变化话大发展,让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村形成崇文尚德的良好村风,有17人考上中高等院校,评比出6名“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

在党群同富、风貌同美、文明同讲的共治共享新风下,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保护生态环境,全村打造了千年古酸枣树、毛竹通道、桂花树通道等多处景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大幅改善。2021年,毛竹山村所在的自然村南一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以自然村为单位,积极创建党群理事会,让“村官管理”变“村民自治”,成了桂林市推动基层治理建设的法宝。目前,仅全州县就成立党群理事会2760多个,吸纳成员23900多名,覆盖80%以上自然村,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0万多件,形成村党组织、村委会、自然村党群理事会“三治融合”的生动局面,实现“村村都有理事会,事事理出新气象”。

创新机制,破解基层难题

日前,灌阳县新圩镇平田村李家屯、桂阳村家田屯发生用水纠纷,镇派出所、司法所人员共同出警,仅一个多小时,双方即达成和解,矛盾平息。

灌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盘今介绍,以前,要化解类似矛盾,耗时3-5天很正常。今年,该县试点推行乡(镇)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合署办公,建立统一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使基层政法单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办事程序进一步简化、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治理创新,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桂林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努力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市域社会治理品牌。制定《全市公安机关道路交通事故防控工作机制》,将道路交通事故防控工作全面纳入公安机关“一把手”工程。试行“交所合一”警务机制改革,共增设120个农村辖区派出所交警中队,查处农村地区交通违法1.8万余起,农村交通事故降幅达30%,切实破解农村地区交管工作薄弱这一难点。

在全市打造“一村一辅警”警务工作机制,将社会治安防控力量延伸至群众家门口。灌阳县作为全市首个开展“一村一辅警”的县域,可谓打造了新样板。

“有事找勇哥!”这是灌阳县黄关镇李官村的村民遇到难题时常说的一句话,大家口中的“勇哥”就是陆增勇。因为为人正直,办事公道,陆增勇被聘为村辅警。他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将全村3000余名村民个人信息及户主电话,录入广西综治E通系统。每天,他利用手机“钉钉”办公系统上报全村工作情况,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工作之余,他义务协助村民办理身份证、户口本,为困难群众申请低保、办理老年补贴手续等,赢得群众的信任。在村委会和辖区派出所的支持下,陆增勇创建“勇哥调解工作室”“勇哥警务室”,以优质快捷的方式服务更多村民。

“‘村警屯助’生活在农村,对当地复杂地段情况都有掌握;推行路长制后,在灾害天气里,在可能发生山洪、道路塌方、道路结冰等情况的危险路段,‘村警屯助’能及时摆放警示标识,为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在疫情防控中,由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组织带领,全县142个行政村的147名村辅警、1126名‘屯助’勇当先锋,发挥重要作用。”灌阳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张涛说。

科技助力,服务更接地气

“作为江东村村民,我现在真的很骄傲。以前,别人提到我们村时,总觉得治安不好,环境也差。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村有了大变化,不仅治安和环境都好了起来,居民们的生活习惯彻底改变,大家都自觉维护起我们的家园。”日前,记者在桂林市七星区穿山村委会江东村采访时,居民刘汉瑞自豪地说起了村里的变化。

江东村位于漓江东岸,现辖5个村民小组和茉莉花、枫林两个小区。总面积约200亩,现有房屋543栋、出租房屋8459间、宾馆18家、门面148间。常住户籍人口1670人,流动人口约11000人,是桂林市内最大的城中村之一。以前,这里建筑布局乱、治安秩序乱、卫生环境乱,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多、发案多,被称之为“三乱三多”之地。近年来,七星区持续对江东村综合治理,通过运用“党建、科技、创新”模式,融合“警务、事务、服务”工作,让这里发生了巨变。

“现在来我们村租房的租客都要下载注册‘流管易APP’,这个软件能实现统计和监测租客信息。比如来租房的人有没有前科,还能为疫情防控做流调……”刘汉瑞所说的“流管易”是一款手机APP系统,房东下载安装后按照“一标三实”采集报送信息,系统与公安大情报系统对接,以及时掌控外来人员情况,为当地居民添加了一份安全保障。截至目前,已累计采集出租屋信息1.2万余条,流动人口信息13.5万余条。

为解决城中村出租屋房东只租不管的问题,江东村从人防物防技防、流动人口采集报送、消防安全、燃气器具安全规范、环境卫生等方面,将出租屋评定为“五星”“四星”“三星”三个等级。房屋等级在线上线下同步公布,等级与村民福利挂钩,极大调动了房东主动参与租客管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出租屋的安全系数和管理效能。此外,为加强出租屋管理,江东村还成立出租屋管理协会,制定相关章程,实现出租屋房东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引导、自我提升的管理体系,更加方便地让政府、社会、房东、房客有效互动。

“以前,让村民每个月交物业费好头痛的,现在就方便多了!”刘汉瑞说,为了解决收物业费的难题,由五个村民小组各占比20%,成立了江东村物业公司,设立服务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立服务队、制定物管费收缴标准等,给村民在家门口提供服务。正是这种让大家都能看得见、感受到的一个又一个精细化管理,成功让江东村实现华丽“蝶变”,也成为全市平安有序的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