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广西积极创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画出最大同心圆

新闻

广西灵山烟墩大鼓:一鼓雷动 回响千年 广西灵山烟墩大鼓:一鼓雷动 回响千年

“咚咚、咚咚、咚咚、咚……”富有节奏的如雷鼓声,响透十里开外。1月23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二,...

  •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2023年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

  • 广西:河湖管护的民间力量

    天下风景,美在广西。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5年以来,广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起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为核心的行政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和...

  • 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1月18日,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获得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的赵洪是桂林市灵川县兰田瑶族乡...

  • 广西钦州:铆足干劲建设平陆运河

    临近春节,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马道、企石、青年3座梯级航运枢纽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依旧如火如荼。项目建设者们抢抓时机,铆足干劲,抢时间、赶进度,在腊月寒冬上演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1...

  • 广西防城港: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摘青菜...

旅游

广西北海: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旅游景区品牌创建 广西北海: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高起点高标准...

2022年以来,广西北海市旅游文体局以旅游标准化建设和文旅品牌创建为抓手,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 开年游广西 南宁欢迎你

    12月26日,记者从广西冬季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南宁主场)暨2023年“开年游广西”活动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为全力提振岁末年初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推进南宁市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广西崇左市加快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崇左市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对崇左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作出安排部署,支持该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壮美边关”品牌,加快建设...

  • 广西首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落户龙...

    12月20日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从57个国家136个候选乡村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2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大寨村成为...

  • 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山水与摇滚的激情碰撞

    以宽阔平坦的绿茵为席,用水墨勾勒的山峦为幕,将表演的舞台嵌入山水……12月10日—11日,2022桂林艺术节活动之一的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在广西桂林市桂海晴岚景区激情开唱。   错象、芝麻布、...

  • 广西北海:文旅融合谱写 “文化合浦”新篇章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弘扬传承历史文化,精心绘制宏伟发展蓝图,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合浦”新篇章。 北海市合浦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辖区内博物馆进行改造...

广西积极创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画出最大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2/04/19 新闻 浏览:53

阳春三月,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千户瑶寨安置点,依山而建的332栋独具民族特色的联排天地楼格外耀眼。村里四通八达,坡上坡下绿树环绕,绿草茵茵,不时传来一声声清脆的鸟鸣。

2017年,河池市南丹县启动了“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旅游开发项目,仅耗时6个月就完成了3个片区507栋2322套安置房的建设,创造了南丹模式。“千户瑶寨”项目总投资4.5亿元,里湖王尚安置点是项目中最大的安置区,占地约1200亩,安置了1121户5876人,其中白裤瑶群众占90%。

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惯”,该安置点较好地保留了白裤瑶铜鼓文化、服饰文化、婚恋文化、歌谣文化、丧葬文化、农耕文化和狩猎文化等白裤瑶民族文化,并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元素,融合歌娅思谷国家4A级景区资源,按照5A景区标准建设,大力发展白裤瑶民俗文化旅游,2019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这里比老家好多了,交通方便,通水通电,附近就有学校,孩子上学也很近。”从苦居深山到搬入城镇社区,从破旧房屋到崭新楼房……如今,该村群众安居乐业,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广西是多民族聚集地区,也是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十三五”时期,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万人中,有壮、苗、瑶、毛南、仫佬等少数民族51.43万人,占建档立卡搬迁人口的72.42%。

近年来,广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实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聚焦大中型安置区,按照分区分类、精准施策的原则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画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共同建设壮美广西,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各族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以教育促共识。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各族搬迁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开展“致富之星”“五好家庭”“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各族搬迁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守望相助、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讲好各族搬迁群众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安置点活动,用中华文化浸润人心。大力传承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办好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侗族冬节、苗族芦笙节、打同年、打油茶、唱苗歌、吹芦笙、吃百家宴等民俗活动,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以平台促交融。搭建“乡愁”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服务、固定宣传屏幕宣传展板、日常民俗节庆活动等,留住“乡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社区建设环境。搭建关爱平台,建立对各族搬迁群众的关爱机制,加大帮扶力度,由帮扶干部牵头,组织县乡干部和搬迁户结对共建“认亲戚”,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并融入安置地社区环境。加强对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的关爱关照,强化兜底服务能力建设。搭建服务平台,统筹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健全安置点“九个中心”(即社会治安治理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就业社保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中心、平价购物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儿童活动中心)服务管理机制,为各族搬迁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

以扶持促发展。加大安置点后续产业扶持力度,根据安置点的资源禀赋,明确发展重点和实施路径,落实政策措施,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1个以上。落实优惠政策,推动扶贫车间可持续发展,扶持搬迁户在安置地发展生产。加大就业创业帮扶,有针对性地对各族搬迁群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拓展各族搬迁群众就业渠道,在大力抓好转移就业的同时,争取就近就地就业,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确保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人口实现充分就业。用好原址资源增收,宣传和引导搬迁户通过转让互换、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原址耕地,确保搬迁户按照惠农政策和法律法规享受的耕地林地各项权益不变。引导和推动规模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化联合体等各类经营主体,以租地、吸纳入股等方式,积极参与搬迁户原址耕地林地开发利用,助推搬迁群众增收。

以组织促治理。进一步发挥安置点党组织、自治组织和工青妇等各类组织的作用,依法有序组织各族搬迁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培养并选配一批各族搬迁群众代表进入党组织、村(社区)两委班子和工青妇等组织,不断发挥各族搬迁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依法有序组织各族搬迁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提升社区智慧治理能力,推进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强化“一门式”服务模式在社区应用,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效能。强化法治建设,增强各族搬迁群众法治观念,提供相关法律服务。健全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式解决机制,及时了解各族搬迁群众思想动态、利益诉求等,有效防范化解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