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2023年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
-
广西:河湖管护的民间力量
天下风景,美在广西。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5年以来,广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起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为核心的行政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和...
-
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1月18日,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获得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的赵洪是桂林市灵川县兰田瑶族乡...
-
广西钦州:铆足干劲建设平陆运河
临近春节,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马道、企石、青年3座梯级航运枢纽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依旧如火如荼。项目建设者们抢抓时机,铆足干劲,抢时间、赶进度,在腊月寒冬上演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1...
-
广西防城港: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摘青菜...
旅游
-
开年游广西 南宁欢迎你
12月26日,记者从广西冬季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南宁主场)暨2023年“开年游广西”活动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为全力提振岁末年初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推进南宁市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广西崇左市加快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崇左市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对崇左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作出安排部署,支持该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壮美边关”品牌,加快建设...
-
广西首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落户龙...
12月20日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从57个国家136个候选乡村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2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大寨村成为...
-
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山水与摇滚的激情碰撞
以宽阔平坦的绿茵为席,用水墨勾勒的山峦为幕,将表演的舞台嵌入山水……12月10日—11日,2022桂林艺术节活动之一的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在广西桂林市桂海晴岚景区激情开唱。 错象、芝麻布、...
-
广西北海:文旅融合谱写 “文化合浦”新篇章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弘扬传承历史文化,精心绘制宏伟发展蓝图,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合浦”新篇章。 北海市合浦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辖区内博物馆进行改造...
本色不改,老兵探路乡村产业
发布时间:2022/03/22 新闻 浏览:70
他总想在村里点燃生态种植这把“火”,带领180多名退役老兵用好家乡含硒丰富的土地,打造新晓村特色产业——富硒产业,吸引更多外出人员返乡,解决“空心村”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接受采访时,已退役25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新晓村老兵黄乃灵目标坚定。
10年来,他始终不懈地探寻依靠本地资源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先后投入了10多万元,在水稻、红薯和马铃薯等农作物种植中反复试验,不断提升品质与卖价,为振兴乡村产业孜孜探路。
返乡为民种“红薯”
“在部队时,我就受到军垦杰出代表人物王震将军的影响。他亦兵亦农的创业精神,成就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今天;他倾力农垦事业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黄乃灵说。
1992年12月,黄乃灵入伍到广东汕头警备区服兵役,1995年12月退役。如今,虽然已过去了20多年,但部队的历练他仍历历在目,未曾忘怀。退役后,他选择回乡投身于乡村振兴发展。
新晓村的土地硒元素含量极高,种出的大米、薯类不仅口感好,还非常健康。大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邓立宇介绍说,近年来,很多广东东莞等地的客户就是冲着“富硒”生态特色优势来的。
为达到田块收益最大化,黄乃灵逐步摸索出了“两季水稻+一季马铃薯”的套种模式。同时,对坡地的利用也没落下,他每年都尝试着种植板栗薯。
“‘郁留香’粘米和紫米等品种大米的市场价达15元每公斤,板栗薯售价达5元每公斤,但仍提不起村民的兴趣,都说成本高、利润低。”尽管如此,黄乃灵仍像八路军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那样坚持不懈,当好为乡亲开富路的勇敢“探路者”。
知道新晓村有个执着于“在土地中生金”的农业爱好者黄乃灵,钦北区农业农村局从2018年开始,免费提供“荷兰15号”马铃薯种给他试种。经过努力,目前这一品种的马铃薯已实现每公顷4.5万元的利润,且能与水稻形成组合,做到水田效益最大化。
“我还要继续攻关,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售价,直到群众看到更大的市场利润,信心满满地要跟着干。”面对未来,这名老兵仍坚定执着。
探索走好品牌路
“我去过北部湾大学的食堂,也去过一些市直机关的食堂,推销新晓村生产的优质富硒米、薯,走订单农业的路子。”黄乃灵说,农产品生产要走出丰产不丰收的怪圈。
为让农产品在运输上保质保鲜,黄乃灵还自掏腰包购买真空包装机。在销售中,他曾尝试过设计新晓村富硒农产品的专用包装,但因数量太少无工厂接单只能作罢。“这些年的摸索,用光了我退役后做生意的储蓄。”黄乃灵说,因为缺经费,本想打出“老班长”品牌农产品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
在得知国家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市、县(区)、镇、村都相应设立服务退役军人的机构时,他心中又有了新想法。
“我们村有180多名退役军人,也就意味着有180多个家庭有着军队的‘血缘’。”探索新晓村的农产品销路,黄乃灵说,希望他这个“老班长”领着乡亲们种出来的优质农产品,能受到市场的欢迎。对于黄乃灵的这个想法,大寺镇党委书记林高业表示,社会对军人的信任与尊崇,其实也存在一个情感消费市场,镇里全力支持他寻找到更广阔的市场。
造就更多“新农人”
2019年,黄乃灵当选为新晓村党支部书记,其中很大原因是他为村民探富路“着了迷”。
“这个紫薯,我还没有掌握种植要领,一年一个样,今年虽然个大,但却出现‘炸薯’现象,我还在寻找原因。”在发展薯类多样化种植过程中,黄乃灵已逐步向黄心、白心、紫心薯迈进。“农产品也要有多个花样,否则消费者会审美疲劳。”他说。
“黄乃国回来了,在村里养猪最高峰时存栏3000多头……”
“庞盈也回来养猪了,去年初出栏4000多头……”
原来,看到黄乃灵在村里折腾农业劲头十足,且干得有些模样了,在外发展的村民也纷纷回村“试水”。
扛上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后,黄乃灵又走村串户劝说群众送孩子读好书,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改变乡村。如今,村里的两所小学办得有声有色,校均在校生保持在180多名。
“我这般重视教育,是希望村里这片土地将来有‘新农人’来耕种,相信他们一定比我有办法。”说这句话时,黄乃灵的目光坚定注视着前方一片广阔的田地。
下一篇: 加快壮族天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