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2023年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
-
广西:河湖管护的民间力量
天下风景,美在广西。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5年以来,广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起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为核心的行政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和...
-
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1月18日,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广西3人荣登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获得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的赵洪是桂林市灵川县兰田瑶族乡...
-
广西钦州:铆足干劲建设平陆运河
临近春节,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马道、企石、青年3座梯级航运枢纽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依旧如火如荼。项目建设者们抢抓时机,铆足干劲,抢时间、赶进度,在腊月寒冬上演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1...
-
广西防城港:搬出“山窝窝” 生活美起来
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各家各户都在有序忙碌着,袅袅的炊烟、欢喜的笑脸,处处散发着年的气息。 记者来到搬迁户李世教的家时,他正在门口小菜园里摘青菜...
旅游
-
开年游广西 南宁欢迎你
12月26日,记者从广西冬季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南宁主场)暨2023年“开年游广西”活动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为全力提振岁末年初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推进南宁市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广西崇左市加快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崇左市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对崇左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作出安排部署,支持该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壮美边关”品牌,加快建设...
-
广西首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落户龙...
12月20日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从57个国家136个候选乡村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2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大寨村成为...
-
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山水与摇滚的激情碰撞
以宽阔平坦的绿茵为席,用水墨勾勒的山峦为幕,将表演的舞台嵌入山水……12月10日—11日,2022桂林艺术节活动之一的山水LIVE·桂海晴岚音乐派对在广西桂林市桂海晴岚景区激情开唱。 错象、芝麻布、...
-
广西北海:文旅融合谱写 “文化合浦”新篇章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弘扬传承历史文化,精心绘制宏伟发展蓝图,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合浦”新篇章。 北海市合浦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辖区内博物馆进行改造...
广西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加快科技化护航美丽广西
发布时间:2022/01/10 创新 浏览:28
2021年12月16日下午2时许,位于平乐县源头镇的桂林车田河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田河牧业”)如往常一样宁静,偶尔传来农场内肉牛群的“哞哞”叫唤声。此时,平乐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起飞一架小巧的无人机,不到20分钟便完成了对该公司数十亩农场的空中巡查。
这是广西环境精准执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镜头。近年来,广西生态环境系统加快科技装备配备,加强无人机等先进仪器应用,持续完善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精准优化监管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着力破解日常执法中常遇到的“看不见、打不准、取证难”的问题,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A综合施用科技手段积极整改环境问题
车田河牧业是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广西农业龙头企业。记者来到这个目前存栏2000多头肉牛的农场里,只见场区整洁,除了偶有饲料发酵的酸味外,没闻到浓重的粪污味,也未发现有粪污横流的现象。就在几个月前,这里刚进行过一次环保问题整改。
原来,2021年5月初,有当地群众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举报,反映该农场的牛粪产生恶臭、滋生蚊虫,影响同安镇马步水村的饮用水源和居住环境。“在接到举报件反映的情况后,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严格履行属地管理责任。”源头镇镇长肖继承说,该镇政府会同平乐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及时督促车田河牧业进行整改。
“我家就离农场几百米远,现在也闻不到来自农场的臭味了。”附近白山村村民黎旺周告诉记者。平乐生态环境局局长张桂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充分利用无人机等科技装备进一步加强辖区环境保护排查整治,有效提升精准搜集问题线索、精准锁定违法问题的能力水平,要求企业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保障县域经济社会有序和高质量发展。
最近,贵港市生态环境部门收到PM10浓度指数偏高信息,执法人员当机立断,将机载空气检测仪换装到无人机载架上,前往目标区域开展巡查,期间执法人员手中的操作云台不断收到实时传输的检测结果,与历史数据比对后,基本锁定附近某沙场为可疑对象,随后迅速开展实地检查,快速处理了扬尘污染问题。
贵港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监察科副科长彭武告诉记者:“通过无人机等科技手段综合施用,既能检测污染物异常,又能精准找到排放点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B加大执法利器“出镜率”优化提升执法监管水平
如今,热成像无人机、红外热成像仪、暗管探测仪、土壤重金属分析仪等高科技仪器在广西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中“出镜率”越来越高,已然成为“明星”装备、执法利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广西铁军的执法效能和办案质量,有效推动提高执法队伍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水平。
2021年8月,执法人员在河池一个非法炼铝窝点发现厂棚内及露天处堆放着大量分散的灰渣,需要尽快查清灰渣是否属于危险废物,而委托采样分析鉴定的过程耗时太长,会影响处置方案的确定和取证工作。执法人员拿出土壤重金属分析仪,短时间内就完成了现场灰渣的重金属成分初步分析。
根据仪器分析出的各类重金属含量数据,执法人员判断这些灰渣属于危险废物,据此迅速明确案件取证方向和及时研讨出灰渣的应急处置方案,不遗漏提取任何现场证据,避免了证据灭失,确保了取证工作中证据链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2021年以来,广西涉铝灰案件频发,在实际案件查处中,涉案危险废物鉴定难一直影响案件办理进度。执法人员运用手持式土壤重金属分析仪,能在现场简便快速检测涉案废物性质及含量,从而有效推动案件办理,为后续移送公安机关提供有力保障。”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2021年以来,广西运用遥感、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依法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开展危险废物执法检查1998次,出动执法人员4580人次,立案查处危险废物环境违法案件42起;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91897人次,同比上升128.7%,检查企业37003家次,同比上升113.8%;共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641件,同比下降5.5%。
C强监管减干扰相结合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
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决策部署的大背景下,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六稳”“六保”大局,广西如何持续完善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精准优化监管方式、提高执法效能?
“我们一方面面向企业做减法,另一方面审视自身做加法。”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说。据介绍,广西聚焦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减频增效,科学整合涉企抽查事项,根据检查领域、检查对象一致原则,将生态环境领域随机抽查事项由21项优化“瘦身”至13项,避免多头重复发起涉企抽查任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坚持“强监管”与“减干扰”高效结合,将随机抽查的比例频次、被抽查概率与抽查对象的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对环境管理水平高、信用较好、环境风险较低的企业,降低抽查比例、减少抽查频次,主动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加强双随机抽查与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衔接,充分运用自动监控等手段对正面清单内企业开展非现场检查。2021年,全区生态环境部门累计以自动监控、视频监控、用电(用能)监控、遥感、走航车、无人机等手段开展随机抽查732次,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助力企业纾困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为破解部分执法检查人员业务能力与监管要求不相匹配的问题,广西推行“1+2”工作模式,每一工作组均由1名执法骨干或行业专家+2名执法人员组成,开展本部门日常监管随机抽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1+N”工作模式,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发起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联合抽查任务,积极推动部门联合监管。
据统计,2021年,全区生态环境部门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开展监督检查9561家次,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118家次,发现环境问题1587个,相关检查结果均及时规范向社会公开。